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要当皇帝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线收缩

  想不通的两人就想着这会不会是叛军的诡计?想要引诱自己等人率军出城?这么一想两人感觉肯定就是这样,不然叛军为什么会这么做?

  斥候铺天盖地的洒出去,对于城防更是又加强了不少,对于那些投降的叛军更是严加看管。

  两人又联名写了一封战报派人给真王送了过去,在束州对于曾公亮全军覆没的事情倒是严加保密,等到确定叛军真的撤军了再公布。至于其他地方两人就是相瞒也瞒不住,束州这里现在还在军管不用担心,其他地方,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人尽皆知,毕竟有那么多的目击者。

  曾公亮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到河间城王府,第一天还不知道,可不到两天整个城内都传遍了,顿时河间各地瞬间都沸腾了起来,曾公亮可以说是真王手下带兵打仗最厉害的,现在曾公亮都败了,而且其本人还生死不知,那叛军还有谁能打败?

  一时间河间城内人心惶惶,甚至有些富商士族都有收拾行李准备先外出躲躲的冲动,还有一些混混之类的趁着混乱杀杀人放放火抢抢劫什么的更是多不胜数。

  真王府的反应同样非常快,立马派人张贴告示,说明这一战的情况,曾公亮虽然全军覆没但同样消灭了二十万叛军,现在叛军已经无力东进等等。

  不过这告示一出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惊慌的人心渐渐安定了下来,虽然大部分百姓都对此半信半疑,但故土难离,只得相信。

  大部分百姓是安稳了下来,有门路的富商士族知道具体的情况,安然不动的待在城内。哪些没有门路的富商士族则纷纷变卖家产离开了河间。

  对于哪些闹事的直接派出巡防营的统统抓了,严重的直接斩首,轻微的同样被关押在牢内做苦力,估计没有关系这一辈子是出不去了。

  真王府对此也没有阻拦,那意思很明显,想离开就离开,想闹事没门!

  远在前线的明稿和余靖两人经过几天的探查确定了叛军真的撤退了,而不是所谓的阴谋,同时决战那晚的具体情况也打探清楚了,叛军的援军是渤海的侬全福手下,总共有五万人左右,还不是主力都是些新拉的。

  如果是在宋军不疲惫的情况下,这五万人就是个菜。可惜叛军这时机抓的实在是太好了,就这最后五万叛军死伤更是不足一万。

  两人接到具体情况后,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心里第一想法就是完了!随后就是懊悔,懊悔这么大的功劳不但白白溜走,自己等人还要担上按兵不动,陷害上司等等的罪名。

  两人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后悔。明稿直接把那晚打探战况的斥候统统斩了,余靖也没那个心思去拦着了,自己都快保不住了,哪还有心思去管别人。

  最后两人还是决定如实上报,至于最后的结果那就听天由命吧,不过两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庆幸的。

  其一真王手下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也就那么几个,如果真把两人斩了或免职了,那真王手下可真是陷入了无将可派的局面。

  其二就算是能暂时瞒过去,但是知道情况的人肯定也不少,不说别的叛军肯定是知道的,到时候一抖出来罪名就更大了,与其如此还不如主动说出来,说不定看在自己等人兢兢业业的份上还能戴罪立功。

  河间真王府接到上奏后,一开始真王赵恒确实想把明稿、余靖两人给斩了,可被富弼、吕夷简等心腹谋士死命劝住了,冷静下来的真王赵恒想想自己手下确实没有什么将领了,明稿、余靖两人虽然败仗连连,但却是自己手下仅剩的将领,于是强压下火气让两人戴罪立功,继续统兵,视情况把周围叛军撤退的县城给收复一些。

  不过现在最烦的还不是真王赵恒,而是仁王赵祯。郭貌山虽然被打败了,但是侬全福却是越做越大。王则、张海惨败后直接投靠了侬全福,郭貌山被打败后也跟着一起投靠了侬全福。

  侬全福虽然实力上没有增加太多,仅仅是增加了一些地盘,但王则等三人手下叛军虽然被打残了,但是其攻陷的地盘还在。

  不仅地盘增加,声望更是火速增长,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侬全福割占了渤海一半,河间三分之一。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侬全福在实力声望进一步增长后,反而下令停下进攻的脚步,放弃了不少城镇,把主力都放在了一些重要的城镇,那些小城基本上都没有留下兵力。除此之外,更是把各个小城内的百姓都迁到了各个主力驻守的大城、县城内。

  北排河以南至彰武城沿线被攻占的大小城镇全部放弃,百姓全部迁走,庄稼不管熟不熟全部割走,把坚壁清野做到了极致。

  侬全福这么一搞,仁王赵祯傻眼了,宋江同样傻眼了...

  仁王赵祯在彰武附近组织了近十万大军还让刚刚大胜的心腹大将王韶统帅,再加上宋江率兵五万在一旁协助就等着侬军进一步南下好在彰武城下来一场决战。

  可侬全福突然全线后撤,王韶忧虑该不该追击,最后还是决定先把消息送回去让仁王赵祯决断。

  仁王赵祯一看第一反应就是侬全福知道打不过要跑了,也不召集幕僚商量,直接拍板让王韶率兵追击。

  一开始仁王赵祯还挺高兴,每天都接到喜报,每天都收复了不少城镇,虽然这些都是空城,但越是这样仁王赵祯心里越觉得侬全福是害怕了,直接挟裹着百姓逃跑,叛军跑不快,肯定就在后面的城镇内,于是下令让王韶加紧追击。

  可王韶领兵一路打到北排河南岸也没见到一个叛军,别说叛军了一路上一个百姓都没见着。

  直到北排河南岸远远望去河北岸矗立的巨型水寨才反应过来,侬军之前所做的都是在坚壁清野,打算以北排河做防守前线。

  王韶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发苦,这侬军他妈真的是叛军?这都打算割立一方了!

  如果真的想要攻过去,恐怕就凭借这新兵一大堆的十万大军想攻过去不知道要死伤多少,而且对面侬军有多少这还都是未知数,最关键的就在于沿岸大小城镇,乡村里的百姓都被迁走了,上哪里去征船?难不成要游过去?

  王韶无奈的命令大军安营扎寨,随后把这边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推测都写在战报上,让信使连夜送回去。

  仁王赵祯半夜被叫醒,得知是前线的战报,连忙起来,一看战报火气是蹭蹭蹭的上涨,全是空地空城收复回来有什么用?当摆设?十万大军一路追过去连个叛军的毛都没看见,这打的什么仗!

  骂了半天冷静下来后,想到侬全福的所作所为不由得想到,这侬全福背后一定有人,不然怎么会想到坚壁清野?怎么会想到以大河之险来抵挡自己的大军?

  甚至仁王赵祯都有些怀疑侬全福背后之人就是隋朝的,可是隋朝和侬族不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吗?怎么可能会和好如初?

  难不成是海盗甚至是浪人那边的?想到这里,仁王赵祯连忙派人去把手下的幕僚都请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