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45章 实证医学

  苏泽看向李时珍,这位年少从文,后来弃文从医的名医,竟然也有厚古薄今的想法。

  不过这也不意外,古今中外这种想法也都是正常的,君不见金庸中就是越老的武功越厉害的设定。

  苏泽坦然说道:“古人也是人,古书中讹误也很多,李神医难不成认为古书中的都是对的?”

  李时珍一想,倒是也觉得苏泽说的在理。

  他为了编写药典,也看不过不少古书,自然知道很多古代名医所写的也有讹误,而他要编写新的药典,自然也是为了勘正这些。

  李时珍不自觉的点头。

  苏泽又说道:“而且古人理论草创,往往也有不足的地方,今人能集合古代之所成,当然是今人的学问要优于古人。”

  李时珍看向苏泽,其实这番理论在医家中倒是不新鲜,只是罕见有人提起来,原因是在儒家的文化氛围下,“崇古”本身就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就算是王安石变法,也要先修《三经正义》,先用圣贤书来给自己背书,再进行改革。

  苏泽自然明白李时珍不是抱残守缺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放弃医官的铁饭碗,去编纂《本草纲目》。

  苏泽说道:“其实无论是古今,都没有优劣之分,为医者最重要的还是求实。”

  “求实?”

  李时珍已经认识到苏泽确实有水平,对于他的理论也有了几分兴趣。

  明代的中医,已经发展出“寒热”“伤寒”“五行”等多个派系,由尊崇《黄帝内经》的内经古法派,也有更推崇张仲景等更近代医家的新派。

  李时珍算是博采众家之长,对于医家的各派都有所涉猎,可是他从没听说过“求实”派。

  苏泽说道:“我这‘求实’一派,没有其他的理论,就是只有一条,实事求是。”

  李时珍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苏泽继续说道:

  “就说一味药物,能不能治病,看的不是五行寒热,看的也不是古书今文,只要能治好病,那这位药物就是对症。”

  “若是这一味药物服之无用,无论这药材多么名贵,无论这药材在古书中吹的天花乱坠,这药对此病症无效,那就不能再入药了。”

  李时珍倒是不惊讶,仔细想想苏泽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一味药确实对于缓解症状无效,那确实没有必要再放在药方中。

  但是李时珍很快又说道:“不对啊,若是如此,医者不是和匠人一般,给人看病就如同对图做匠,这世间已经有的病症能解,若是新症要如何用药?若是疑难杂症如何用药?”

  苏泽微微一笑,他说道:“这个自然,这实事求是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要做到是最难的。”

  “要求实,那就要正本清源,要知道药为何能治病,要知道病从何来,病理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用所谓的寒热、五行、阴阳来配药。”

  李时珍愣住了,苏泽这番话可以说是推翻了古中医的全部理论,这“求实派”真的是好大的口气!

  苏泽继续说道:“就说这蛊病,就是由寄宿在钉螺中的尾蚴造成的,如果要治病,就要调养身体以药汤驱虫,如果要防治就要除钉杀虫,远离浑浊的脏水,饮用干净的开水。”

  “这一切都是有形的实物,只要不被蛊虫入体,自然无病无灾了。”

  李时珍连连点头,他又问道:“可是苏神医又是怎么发现这蛊虫的呢?”

  李时珍问出了自己最大的问题。

  他看向苏泽,如果这个问题苏泽只是说从书上看来的,又或者说师长所授,那他所谓的求实之学也不过是和其他学问一样,只是标新立异罢了。

  这个问题没有难倒苏泽,他说道:

  “我到了泰州之后,先发现大部分村里被这蛊虫感染的,基本上都是家中的壮劳力,也就是要下田劳动的人。”

  李时珍点头,这和他一路上所见的都是一样的,一村中往往都是那些先下水田劳动的人先感染。

  苏泽继续说道:“可是我统计了泰州城内的病例,往往一户中先感染的往往是家中妇人,城内妇人要比男人感染的多一倍。”

  李时珍顿时来了兴趣问道:“这又是为何?”

  苏泽拿起一颗钉螺的壳说道:“后来我走访了发现,原来城内的妇人,往往会聚集在河边的石板桥附近浆洗衣服。”

  “这有什么关系?”

  “这些石板的夹缝中,以及石板的附近泥洼中,很容易吸附钉螺,这些地方往往是钉螺繁殖最多的地方,这些妇人是在浆洗衣服的时候,被钉螺中的蛊虫感染的。”

  “后来我又发现,这些被蛊虫感染的病人,皮肤上都会有斑点,而且这些斑点往往集中在腿部,于是我从钉螺中,用显微镜找到了蛊虫,确定了这蛊虫的传播途径。”

  这下子李时珍是彻底佩服了,他拱手说道:“求实之学果然博大精深!”

  苏泽摇头说道:“这还不算是求实之学。”

  李时珍疑惑的看着苏泽。

  苏泽又说道:“我找来了钉螺,又抓来一些小动物,让这些动物和钉螺放在水里,果然很多动物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这才确定了钉螺、蛊虫和病症之间的联系。”

  李时珍这下子彻底被这门学问吸引住了!

  比起虚无的五行、阴阳、寒热,显然苏泽的说法更加实际,而且将整个医学都从医理变成了更加可以研究的东西。

  这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苏泽继续说道:“这蛊病其实也能分成很多种。”

  “比如我还在泰州发现一种蛊病,是生食荸荠所导致的,我在荸荠和菱角上发现了这种虫子。”

  苏泽再次从书架上找到了一个瓶子,将一块玻片放在了显微镜下,李时珍看到了一种如同生姜片一样的虫子在蠕动。

  苏泽又说道:“再者,我在扬州附近发现,那边又渔民喜欢吃鱼生,经常有的渔民和蛊病一样,腹部肿大,但是往往会食欲减退,持续数年才会死亡,我在活鱼上也发现了这种虫子。”

  苏泽再次换上了另外一个玻片,果然李时珍又看到一种长条形的虫子在动。

  苏泽说道:“这三种病,虽然都是通过微小的蛊虫传播,但是虫子不一样,祛除的方法也不一样,发病的症状也不一样,所以应该被分为三种病。”

  “我分别命名为‘血吸虫病’,‘姜片虫病’和‘肝吸虫病’。”

  李时珍惊讶的问道:“前两个还算是形象,最后一种为何叫做肝吸虫?”

  苏泽说道:“因为鱼生中的虫子,进入身体之后会进入肝中,扬州府衙有一次判书,一名染病的男子妻子被人告发,认为她下蛊谋害亲夫,仵作打开了这个人的尸体,在肝脏处发现肝肿大如石,显然是蛊虫侵染肝部了。”

  这下子李时珍再也没有任何疑问,他对着苏泽一拜说道:“苏相公大才!此求实派乃再再造医学门楣,可称之为圣道也!”

  李时珍彻底被这“求实”的医学理论吸引,从实症出发,以实效入手,难道不是应该医家应该秉承的精神吗?

  关键是苏泽给出了研究方法,制作出了研究的工具,将这几种病的发病原理都阐释清楚了。

  李时珍从没有想过,那些玄妙的医学理论,竟然是可以一步步研究,一步步观察,一步步研究针对方法的!

  他立刻迷上了“求实”之学!

  李时珍整理衣衫,对苏泽说道:“在下李时珍,愿意拜苏神医为师,学习求实之学。”

  李时珍对着苏泽重重一拜,苏泽连忙将他扶起来说道:

  “我这求实之学不授徒。”

  李时珍有些失望,不过想想如此学问,自然不可能轻易传授。

  苏泽下一句却说道:

  “求实,求实,求的实证,所求之道就在那里,没有什么需要师徒之间传授的东西!”

  李时珍惊讶的抬起头。

  苏泽说道:“只要踏上求实之道,所有人都是同道,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实事求是,别人都可以为我师,所以我不授徒,但是若李神医有所问,苏某知无不言也!”

  李时珍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男子,一下子觉得他挺拔伟岸无比。

  这才是“大医”!

  李时珍感动的说道:“古之医圣所著之医书,恐怕也是苏神医这个想法,要将学问传于天下,此乃救济天下之志向啊!”

  苏泽心中有些不以为然,后世圣贤有言:“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要让大明朝彻底离开这泥潭,需要的不是医圣苏泽,而是反贼头子苏泽。

  李时珍说道:“李某辞官,有志向二,一是编纂一本药草纲要,刊订天下药典的讹误。”

  “二是要写一本脉决,明天下之脉象。”

  “不过现在觉得,这些都不如求实之学!苏神医既然不收徒,我李某愿为同道,为君前驱!”

  苏泽连忙握住了李时珍的手,这下子可是赚到了!

  李时珍能用几十年时间编写《本草纲目》,光是这份坚持就足以名垂千古!更不要说他本身是一名杰出的医生了。

  苏泽已经明白,自己的时间有些精力有限,想要办成更多的事情,就必须要有更多同道。

  能有李时珍作为同道,那肯定能将“求实”之学发扬光大,真正的建立一门更科学更现代的医学体系。

  李时珍不愧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医生,他拉着苏泽畅论医学,很快就在求实这门道路上突飞猛进。

  李时珍根据古籍说道:“三国陈登,就是腹鼓而亡,当年华佗给他诊断过,说他‘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是不是就是喜欢吃鱼生而得的肝吸虫病?”

  苏泽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华佗给陈登开药,吐出虫二升,肝吸虫倒是不会长这么大,我还是觉得更有可能是生蛔。”

  “有道理,不过陈登已经死千年了,这不过是猜测罢了,但是自从宋后食鱼生者越发少了,倒是这种病也少了很多。”

  两人一直谈论到了傍晚,苏泽又展示了自己的几种收藏。

  只可惜他的显微镜放大度数不够高,无法看到病菌这个数量级,无法和李时珍讨论病菌感染的话题。

  不过关于寄生虫病的研究,也启发了李时珍,他也猜测每次水灾之后都会发生的痢疾,是不是也如同虫病一样,都是通过某种看不见的东西传播的。

  苏泽不由的感慨,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号的人物,这些人的才情能力都是一时之选,意志力更是远超常人。

  有了李时珍的加入,苏泽的医疗团队能力更是大大加强。

  李时珍不仅仅能治常见病,一些疑难杂症他也都能治。

  在治好了泰州城内的几个大户之后,苏泽营地的物资更加充足了,都不想要徐时行进城化缘,各种东西就源源不断的送到大寨。

  在这个时代,一名好医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不要说李时珍这种当过太医的天下名医了。

  苏泽的医术更是蹭蹭蹭的上涨,等到九月的时候,苏泽的医术已经涨到了Lv9,3043/5000,距离提升到Lv10已经不远了。

  而泰州城内的血吸虫病,也随着天气渐渐冷,加上灭杀钉螺的活动,迅速被控制住。

  痢疾、霍乱等一些随着水灾而爆发的传染病,也在苏泽印刷的主意卫生的宣传册的宣传下,逐渐得到了控制。

  待到九月初九重阳之日,泰州城竟然已经恢复了不少生气。

  人类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苦难总是会过去,随着生活重新回到轨道,重阳之日泰州城打开城门,朝廷新任的泰州知府终于到任。

  这位赵知府第一时间拜会了在城外治病的苏泽,这位知府竟然是自己未来老丈人的同年,赵知府不敢将苏泽当做子侄辈看待,要知道苏泽在苏北的名声,已经快要被百姓建造生祠来供奉了。

  赵知府抵达泰州没有进城,拉着苏泽一同乘车进城,泰州城内万众欢腾,夹到欢迎。

  赵知府借着苏泽的名气,一下子控制住了整个府衙,有了苏泽在,上下胥吏都不敢轻慢这位新知府大人。

  既然被赵知府借了东风,苏泽也不客气,他向赵知府提出,他要在泰州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