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172章 案首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172章案首等到离开了考院广场,苏泽这才对林陈二人说道:“我入围了。”

  林清材露出艳羡的表情,陈朝源也一边恭喜苏泽一边说道:“我侥幸上了副榜。”

  这下子林清材更郁闷了,不过陈朝源倒是没有太过兴奋。

  副榜是递补榜单,后面两场考试也要参加。

  但是进副榜就属于小组比分落后,小组出线要看前面球队表现了。

  况且陈朝源在副榜上的名次也不靠前,被递补的概率不大。

  所以面对林清材的恭喜,陈朝源也有些意志阑珊,他也不是第一次上副榜了,深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

  不过好歹也入了副榜,苏泽恭喜了陈朝源之后,陈朝源说道:

  “第二场县试在明日卯时,汝霖兄快回去养精蓄锐。”

  卯时就是凌晨五点,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何这么早?”

  陈朝源叹息说道:“还不是怕不中的士子闹事,第二场也叫做晨试,中午之前就能考完。”

  苏泽也是无语了,由此可见大明朝的官府信用如何了。

  固然有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士子们都对考中的不服气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确实科举舞弊严重,县中的读书人不信任官府。

  其实别说是县试了,就连会试也是闹过舞弊案的,比如著名的明初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众说纷纭,于家书铺里也有常有印刷的《南北榜秘辛》的小册子卖,这种地摊文学颇受欢迎,就是有可能被官府查禁,所以书铺都是到了傍晚才拿出来卖。

  南北榜案是洪武年时候的事情,当时朱元璋以陈三省为主考官,最后会试结果中进士的全部都是南方人。

  这引起了北方士人的强烈反对,朱元璋亲自审理案件,推翻了南榜的结果,钦点的进士全部都是北方人。

  参与此案的主考官,同考官,监考官,陪考官全部获罪,而上书检举的大臣也同样获罪,这场明初的科举弊案,看似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其实还是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南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从南北榜案之后,朝廷就默认了南北士子的录取比例。

  后来南北相争,反而给帝国的精英心中划下了隔阂。

  科场弊案的处理结果也是疑点重重,第一次北方一人不取确实是有舞弊,但是朱元璋亲判又南方不取一人,其实还是他疑心南方士人在朝廷中势力太大,所以提拔北方士人的平衡术。

  也就是说原本的腐败问题,最后用政治问题处理了。

  这样的处理结果,固然是平衡了当时的朝廷局势,可是也加剧了普通读书人对于科举公正和严肃性的质疑。

  皇帝亲自判卷的会试结果都是这么儿戏,后面的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公正性可言呢?

  后面几朝更是科举舞弊案件频发,更是加重了普通读书人的不满,朝廷的公信力已经丧失,再怎么做都是错的。

  这之后,主考官提携同乡,以乡人抱团结党的行为越来越严重,这都是明初留下的祸根。

  县试就是没有公信力,第二场考试都要在天亮前进场,苏泽也是服了。

  返回编辑部,苏泽开始养精蓄锐。

  虽然用了糊名、号牌登记制度,但是有心人已经打探到了第一场考试结果了。

  登记考簿的书吏是人,县衙本身就和筛子一样,都不需要刻意打听,消息就传出去了。

  就算是号称锁院的考院内,白知县也知道了榜首的甲六是苏泽了。

  听到是苏泽,白知县也是非常错愕。

  他本以为苏泽是答不出来提前交卷的,却没想到他答的这么好。

  一想到苏泽当日在县学的精妙破题,看来此子还真的有几分急才。

  再拿起考卷,看着内容,白知县更是觉得欣赏,他将苏泽的考卷誊抄下来,准备寄给几个同年同道好好观摩一下。

  知府衙门后宅,方知府也知道了苏泽是榜一的事情。

  一般来说,第一场县试的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县试第一。

  县试第一也叫做案首,府试的时候,县试案首一般都能中试。

  这也算是官场潜规则了,你县试点的第一名,府试都考不过,那不是说明县试中有水分吗?

  这不等于知府说知县工作做的不好吗?

  方知府微微点头,可惜要等到考试结束,才能看到苏泽的卷子。

  若是能考上秀才,也算是勉强合格了。

  举人可以慢慢考嘛,反正自己也身体康健,倒是也不着急。

  “把这个消息送到小姐房里去,别太刻意。”

  贴身书童立刻会意。

  当天晚上,方知府的晚餐多了几道他喜欢的肉菜,饭后还多了一道甜汤。

  而彭安又带着满满一个大食盒,送到了苏泽暂住的地方。

  吃着食盒中的食物,苏泽又看到香囊。

  这位方大小姐的厨艺至少是Lv10水平,怎么刺绣女工等级这么低?

  想到对方书法诗词的造诣,看来是和女工八字不合?

  第二天凌晨,林清材陪同两人来到考院,这一次卫所哨兵的搜检没这么严格了,还是按照上次的号牌,苏泽坐进了甲六的考棚。

  此时天还没亮,书吏开始分发蜡烛。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是诏浩表判论,其实就是四种公文写作。

  县试的要求很低,只要格式正确,内容上不做要求,主要就是考的公文格式。

  因为天还没亮,这场考试又不是五经,大家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就由县衙的礼房吏员宣读考试内容。

  内容也很简单,这次考的是“浩”和“判”。

  浩,也通诰。

  这次县试的题目,是《节止酒浩》。

  内容很简单,就是号召百姓珍惜粮食,少用粮食酿酒的朝廷政令。

  这个文章算是送分题了,原因很简单,这是有范文的。

  《尚书,周书》中就有一篇《酒浩》,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也是所有读书人必背的书目。

  由此看来,白知县在第二场考试算是放水了,按照周公的思想写,套用现在的浩的格式就行了。

  苏泽莞尔一笑,这《酒浩》也是很有意思的。

  《酒浩》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除此之外,历史上一次经典的政治刺杀,也是通过《酒浩》来完成的。

  北周权臣宇文护,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继位初期的权臣。

  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杀宇文护,就向宇文护说太后最近嗜酒,请宇文护入宫宣读《酒浩》劝谏太后。

  宇文护并不知道刺杀计划,欣然入宫。还未等读完,宇文邕用玉笏从后面打他,宇文护倒在地上。侍卫上前将宇文护杀死,一代权臣就这样命丧皇宫。

  你以为的权术,《琅琊榜》以天下围棋盘,人心为棋子,天罗地网步步紧逼。

  实际上的权术,骗进宫里宰了。

  而实际上,前者只见于家,后者才是政治斗争常态。

  康麻子除鳌拜也是这套方案,可见这套方案的实用性。

  当然,这也是因为鳌拜不读书,从宇文护之后,秉政的权臣就很少独自去后宫,就像是现代黑老大钓鱼都要戴头盔一样。

  苏泽迅速写完了《节止酒浩》,然后就是判了。

  判,就是判词。

  不过这个题目考的也不是怎么判案子,而是怎么写判决书。

  这个格式也是苏泽突击训练过的,案情也是很清楚明晰的,苏泽迅速写完了,然后改了错别字誊抄到了考卷上。

  这期间,白知县也在苏泽的考棚前转了一圈,看到苏泽字迹工整,写的浩和判也都非常标准,心中也是很满意。

  九点不到,基本上大家都考完了,出了考院就迅速回家。

  第二场的批改也很快,第二天就再次贴出红榜,这次甲六依然在“中”字的中央,前十名的排名都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意外的是团案外圈的几个人被黜落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格式不对还是考卷出现了问题,陈朝源竟然递补进入到了主榜中。

  陈朝源欣喜若狂,第三场论考完就是最终名次了,自己还有机会!

  彭安再次送来食盒,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场考试。

  最后一场考论,也就是策论。

  不过明代的殿试之前都不重策论,所以题目都很简单,算是走个形势。

  依然是考卷格式和避讳别出问题,基本上排名就定了。

  有时候出题的县令,也会出一些题目,来询问年轻读书人的看法。

  但是按照明代的规定,不能考实务。

  原因很简单,你知县是个什么品级的官员,伱也配问策?

  问策是我老朱家才能做的事情,你一个知县就要问策了,以后还得了?难不成要摄政?

  所以明代除了殿试的策论,其余策论不能谈论实事。

  不过这种东西,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谈实事,那就谈历史好了。

  白知县的题目是《论定宋元倭乱策》。

  好吧,现在抗倭不能写,那就写宋元的好了。

  苏泽提起笔,写下一套四平八稳的平倭策。

  大体上就是整顿海防这一套的,至于开放海禁这种东西,那属于祖宗之法,是不能写的。

  本身就是键政文章,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可实施性。

  比如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今年赵文华上的《条陈海防疏》。

  文章自然是写的极好的,但是内容是啥呢?

  一守、二攻、三抚,三策并用,可以取胜。

  这就是所谓的正确的废话。

  等到晚明那些大臣动不动就上什么平辽策,基本上也都是这个套路,反正就是车轱辘话。

  就看谁的文采好,谁的文章写的好,能够打动皇帝。

  苏泽写的《平倭策》,也是这样的正确的废话。

  白知县巡视考场的时候,也在苏泽的考棚外停留了一会儿。

  苏泽所写的《平倭策》内容也是中平,但是文采倒是不错,还引用了元代平倭的经验,这已经让白知县非常满意了。

  南宋末年就已经有倭寇出没东南海域了,到了元代愈演愈烈,明初倭寇非常猖獗,当年朱元璋处死大臣,最常用的罪名就是“通倭”。

  明初之通倭,类似于汉代的“私藏甲胄”,反正说你有罪就有罪。

  等到三场考完,苏泽只觉得全身都累,县试还是科举考试中体力消耗最小的,看来身体不好还考不了科举。

  主榜和副榜总共就只有五十几份卷子了,白知县用了半天时间看完,拿出红笔勾选了苏泽的卷子。

  点下来了案首,又定下了前二十名的次序。

  礼房的吏员们拆开糊名,然后开始核对誊抄的卷子和原来的卷子是不是一样的。

  白知县也亲自查看,这个步骤是怕誊抄错了考试号,更怕胥吏从中作梗,将考号登记成别人的。

  确定无误之后,再由礼房拿来之前登记的《考用登记簿》,确认考号和考生的名字。

  这自然又要核对笔迹,防止出现代考替考的情况,等到一切忙完了之后,就由礼房书吏誊抄到红纸上。

  陈朝源运气不错,苏泽以前也经常和他讨论平倭的事情,他策论写的不错,进了五十人的县试通过名单。

  包括苏泽在内五十人,就算是通过县试考试了,他们的名字和信息会被统计,登记到《南平县考簿》上,送到府衙之中。

  县试中除了案首有含金量,其他名次没太大的意义,不过能通过县试也是喜事,礼房的书吏帮书们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是报喜了。

  除了红榜之外,每一个通过县试的考生还有一份单独的榜帖,这算是县试合格的毕业证书。

  案首的榜帖上夹一道红佥,也就是一道红纸裁成长条贴在榜帖中央,这叫做佥红榜帖,是最有含金量的榜帖。

  礼房众人都看着这份佥红榜帖,苏泽可是县里的名人,产业多出手也大方,他今天中了案首,必然有红封打赏。

  礼房典史也知道手下的心思,县试报喜也是礼房进项之一,不过这不是乡试或者进士放榜,县城里给不起赏钱的读书人也多。

  礼房典史干脆拿出竹签,手下众书吏开始抓阄,一个幸运的帮书抽到了苏泽的榜帖,喜滋滋的冲出去报喜去了。

  红榜张帖,南平县燃起爆竹,苏泽看到红中正中的“苏泽,长宁卫帖军户”。

  【县试夺魁,科举技能+1000,Lv6,2205/3000】

  苏泽还想着怎么科举答题不涨经验的,原来是放榜的时候涨啊。

  舒坦了。

  苏泽原本对于案首的位置不在意,但是看来案首能多加经验?

  那府试案首,那就要争上一争了。